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德医风医道和中医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院行风办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梳理并提炼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医风医道的思想精髓格言警句整理阐发,这些内容与时俱进地诠释其现实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效供给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教育内容,启迪我院医务工作者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追求,提升全院干部职工人员素质、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下面是《医德医风教育专栏》第四十一期。
医风篇: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
【原文】
今之明医[1],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艺。洞晓阴阳,明知运气[2],药辨温凉,脉分表里。治用补泻,病审虚实,因病制方,对症投剂。妙法在心,活变不滞,不衒[3]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
【简介】
选自龚信《古今医鉴》。龚信(生卒年不详),字瑞芝,江西金溪人,明代医学家,为龚廷贤之父。曾撰《古今医鉴》,初刊于1576年,并由龚廷贤编续、王肯堂订补,是一部搜罗宏富的综合性医书。
【注解】
[1] 明医:明彻医道之医。
[2]运气:即五运六气。
[3]衒(xuàn):同“炫”,炫耀的意思。
【语译】
当今明彻医道的医生,心中存有仁义,博览群书,精通医道技艺。洞悉阴阳规律,知晓五运六气,能分辨药性的温凉,能区分脉象的表里。灵活运用补泻的治疗方法,诊察病情精审虚实,因循病情制定药方,针对病证投用药剂。治病的妙法留存在心中,灵活变化毫不凝滞,从不炫耀虚名,只期盼能够广施博济,普救众生。从不计较功劳,从不谋取利益,无论病人贫穷富有,按照一样的标准施予药剂。治疗功效能够起死回生,再造之恩等同于天地,如此高明之医,芳名流传万世。
【阐释】
这段文字表明,“明医”是医家的理想境界和崇高荣誉。医家之成就与贡献,在于明彻医道而专注于普济苍生,而不是专务于虚名。
在世人心目中,往往有着“名医”情结。毋庸讳言,在今天,医者的职称、头衔、荣誉、社会影响力往往成为人们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放在一个长的历史时间段来考察,医者如何才能流芳万世,是靠当时的名气还是靠医术的高明?答案恐怕是后者。成就一位“名医”可能会有不同的机缘和途径,但要成为一位“明医”,则需要从理想信念、职业操守、专业技术、疗效口碑、个人修养等方面全方位地考评,而其中的核心则是对天道自然、社会人心和医道技艺的明彻。
“明医”也能成为“名医”,而且只有从“明医”成就的“名医”,他的名声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而照耀千古,流芳百世。正如“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的古语,孔子之所以被认为是“圣人”,不是因为名气大,而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成就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历史。
由此可见,“明”是“名”的前提和根本,医家从对“明医”的追求入手,又何愁“名医”不成。